Euromonitor數據顯示,2004-2013年,中國軟飲料行業處于成長期,復合年增長率10.8%;2013-2016 年受宏觀經濟增長放緩,外賣行業和街邊茶飲店的崛起影響,行業增速放緩;2016年起,隨著各大企業產品升級重新吸引消費者,2016-2018年復合年增長率回升至4.2%。2018年整體的市場規模達5724億元。
通過比較各國軟飲料單價和人均 GDP,中國軟飲料均價已不便宜(考慮到我國人均GDP仍然較低),而人均飲用量仍有較大提升空間。2018 年中國人均飲用量為56.1升,處于全球后23%的水平,美國、日本、韓國人均飲用量分別為271.3升、173升、93.7升。由此得出結論,未來飲料行業的主要驅動力來自于人均飲用量的提升。
軟飲料行業分為瓶裝水、即飲茶、碳酸飲料、果汁、能量飲料、運動飲料等9個細分子行業。行業規模上,規模前三大的品類是瓶裝水、即飲茶、碳酸飲料。增速上,能量飲料銷售最為強勁(同比上年增長11%),其次是瓶裝水(同比上年增長9%)、運動飲料(同比上年增長7%)和即飲咖啡(同比上年增長5%)。銷售額的復合增長率上,2014-2018年中國能量飲品最快,為 17.6%;其次為瓶裝水為11.5%;果汁銷售額持續下降,但100%純果汁(含NFC果汁)取得6.2%的增長。 2015-2016年即飲茶由于茶飲店和外賣的影響負增長,2017-2018年開始反轉向上,但即飲茶的衰退只是暫時的,原因如下:1、東亞地區具有悠久的飲茶歷史,茶仍然被消費者認為是一種健康的功能性飲料;2、近5年日本、韓國、香港、臺灣復合增速最高的前三大品類均有瓶裝水和即飲茶。雖然即飲茶在中國受到茶飲店的沖擊階段性衰退,但由于茶飲店的茶飲也具有價格較高、便利性較低、含糖量和脂肪較高的缺點,繁忙的都市群體將會重新回歸到便攜健康的即飲茶上來。技術創新和產品快速迭代能力將是飲料企業獲得增長的關鍵。2018年快速增長的幾個新品類——NFC 果汁、鮮牛乳奶茶、低溫鮮果茶、即飲咖啡的高增長得益于冷鏈技術的成熟,透明奶茶、添加膳食纖維飲料、常溫酸奶、新型益生菌飲品皆是運用了新型原料。
12家巨頭軟飲料板塊規模幾何
2018年我國軟飲料市場規模達5724億,那中國主流的飲料巨頭占比幾何?誰又是中國軟飲料市場銷量No1?
備注:
1、娃哈哈數據來源浙江500強,浙江500強榜單顯示:2018年營收468億,去掉八寶粥的業績,飲品板塊規模在400億以上;
2、康、統、旺旺、達利、養元數據皆來自企業年報;
3、農夫山泉、紅牛、東鵬特飲數據均來自公開報道,數據皆為估值。
從市場規模來看,娃哈哈、可口可樂、康師傅為前三大軟飲料制造商,2018年營收分別為400億+、372.85億元、353億元。其次,農夫山泉、紅牛、怡寶、統一企業的飲品板塊營收也均超百億。
免責聲明:本站部分文章轉載自網絡,圖文僅供行業學習交流使用,不做任何商業用途,如侵權請聯系刪除(電話:0772-3112766)。文章僅代表原作者個人觀點,其原創性及文章內容中圖文的真實性、完整性等未經本站核實,僅供讀者參考。